最新消息

Events

【團體會員最新消息】imec超小型通道生醫感測晶片 提升類比數位轉換效能

2022-06-20
【比利時魯汶訊,2022年6月16日】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IEEE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Symposium),發表了一顆具備微縮能力的神經訊號讀取晶片,主打世界最小尺寸的訊號紀錄通道,可用於神經醫學實驗,同步擷取神經元的局部場電位與動作電位。該微晶片採用創新的類比數位轉換架構,透過交流耦合一階差量三角積分(AC-coupled 1st order delta-delta-sigma architecture)的調變設計,可以將微弱的神經類比訊號低失真轉換至數位訊號。超小型通道能直接將輸入訊號進行數位化,可望突破現有技術,打造出更高解析度的生物感測工具。
 
用來開發多通道人機介面的晶片設計要求嚴苛,低功耗和小尺寸成為關鍵挑戰。近期出現了多種創新的讀取電路設計,滿足上述需求的同時,也要顧及像是雜訊抑制、直流電壓偏移校正、輸入訊號範圍等性能考量。然而,要在這些性能指標之間做出取捨並不容易。直接數位化(direct digitization)的前端電路在靠近訊號源的那端直接將輸入訊號進行類比數位轉換,據研究顯示,這很可能可以大幅減少所需尺寸,但功耗可能居高不下,在頻寬或直流電壓偏移校正方面,效能也有限。
 
imec此次發表的神經訊號讀取晶片具備增強型數位化性能,與imec開發的Neuropixels探針相比,展現了更佳的抗躁、功耗與尺寸表現,同時利用交流耦合的差量三角積分調變器,增加訊號感測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與直流電壓的偏移容差。
 
imec人機介面電路(the Circuits for Neural Interfaces Team)研究計畫主持人Carolina Mora Lopez表示:「此次開發的電路設計成功整合了交流耦合與直接數位化技術,實現接近系統電壓極限(rail-to-rail)的直流電壓偏移校正功能,輸入訊號範圍也增加至43mVpp勝過其他的交流耦合設計。這些性能至關重要,不僅能避免通道達到飽和,還能容許受到動作或刺激干擾而產生的訊號失真現象。在訊號輸入端採用交流耦合設計還能進一步降低功耗,因為只有交流訊號會進行數位化,因此每通道的總功率僅有8.34 μW。」
 
差量三角積分架構還能實現數位訊號具備的多數功能,例如抗疊頻失真的濾波功能。因此,利用22nm FD-SOI製程這類高度微縮化的技術,就可能把通道尺寸大幅微縮至0.005mm2,並提升訊號品質。
 
Carolina Mora Lopez總結:「此次發表的最新電路設計具備微縮化與高度數位化的特色,能夠縮小晶片尺寸並減少功耗,也展現了同步擷取神經訊號的優異性能,為開發更小尺寸的多電極探針鋪平道路,推進神經科學研究發展。」



Die photo of the 128-channel fabricated readout IC
 

imec 簡介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是在奈米電子與數位科技領域中領先世界的研究與創新中心。憑藉先進研發設備以及5000多名員工和頂尖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imec的研究技術包括先進半導體和系統微縮技術、矽光子、人工智慧、超5G通信和傳感技術,並延伸其他領域的應用, 如健康與生命科學、交通運輸、工業4.0、農糧產業、智慧城市、永續能源、教育等應用領域。 imec結合了整個半導體核心價值鏈中的先行者、以佛蘭德斯為根基加上國際級科技、製藥、醫療和ICT公司,新創產業以及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 imec的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在比利時、荷蘭和美國設有研究機構,並在中國、印度、台灣和日本設有辦事處。 2021年,imec的收益(損益表)總計7.32億歐元。 

更多關於imec的資訊請瀏覽:www.imec-int.com

IMECIMEC在國際上活動的一個註冊商標(比利時國際跨校微電子研究中心,根據比利時法律所設立為「公用事業基金會」的法律實體),比利時IMECIMEC vzw由佛蘭德斯政府資助),荷蘭IMEC(荷蘭IMEC基金會),台灣IMECIMEC台灣公司)和中國IMECIMEC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印度IMECIMEC印度私人有限公司)、舊金山IMECIMEC公司)、佛羅里達IMECIIMEC美國奈米電子設計中心公司)。
 
 
 
Contact 聯繫窗口
Mavis Ho  何玫玲
General Manager, Strategic Partnerships, Greater China & SEA
大中華暨東南亞區 總經理
Mobile: +886 989 837678
Email: Mavis.Ho@imec.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