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研發技術成果快訊-開發促進腦傷後神經再生的藥物
2001-06-14技術名稱
開發促進腦傷後神經再生的藥物
執行團隊清華大學醫學科學系神經再生實驗室
技術摘要
特色與說明
全世界每年約7000萬腦外傷病患,現階段臨床上治療主要是止血、除血塊、減少發炎反應,目前無促進腦神經再生的藥物。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跌倒、意外受傷及神經退化性疾病所造成之腦損傷也創高峰,目前臨床上只能靠施予類固醇控制發炎反應及3-6個月復健協助,無藥物可供積極促進腦神經再生及功能回復治療。除腦外傷造成的神經損傷之外,已知病毒感染(如這兩年的新冠病毒)、腦癌治療及腦中風所造成的腦損傷,也是日後演進成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因此臨床上急需積極促進腦神經再生的藥劑,本研究團隊也建議對腦創傷患者盡早施予促進腦神經再生的藥劑,以減少患者未來演進成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更大的社會成本。
技術強項與優勢
本團隊利用大鼠腦神經建立腦神經外傷的體外模式及小鼠腦創傷動物實驗模式,篩選出促進腦神經再生藥效之植物萃取物及化合物,進行藥物開發。
開放合作項目
合作篩選促進神經再生藥物、劑量決定及可能機制探討
技術內容
本研究團隊分離大鼠初代大腦皮質神經以及海馬迴神經進行體外培養之外,我們也利用大鼠3D腦切片活體培養的技術進一步在多細胞腦組織上觀察神經再生及腦組織修復結果。小鼠輕度及中度腦損傷模式也已建立,透過行為測試來驗證篩選藥物/萃取物對腦神經/組織創傷後損傷功能的回復。
圖一、本研究團隊長期研究神經再生機制及療法,含促進神經再生基因、粒線體療法、促進粒線體生成機制、植物萃取物及化合物。
圖二、本研究團隊從不同種類細胞分離出粒線體,加入受創的海馬迴神經細胞,能促進神經再生。
圖三、本研究團隊建立小鼠腦創傷模式,透過鼻腔給藥能讓藥物穿過血腦屏障,進而觀察藥物對腦組織修復的效果。
圖四、本研究團隊建立小鼠腦創傷模式,透過鼻腔給藥能讓藥物穿過血腦屏障,進而觀察藥物對行為功能回復的效果。
團隊簡介
計畫主持人陳令儀
國立清華大學醫學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籌備處共同執行長
王翊、廖彣玲、梁閔宗、鄭力豪
技術合作聯絡人陳令儀教授
電話:03-5742775
Email: lchen@life.nthu.edu.tw